当前,部分中国高校开始尝试取消传统的绩点制度,转而采用等级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。以下是一些实行等级制成绩评定改革的高校:
清华大学:
自2015年起,清华大学取消了百分制成绩,转而采用A-F共12个等级的等级制来记录学生的成绩。
北京大学:
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2020级开始,不再计算GPA,而是用优秀率(A%)和优良率(AB%)来替代,并将成绩分为A、B、C、D、F五个等级。
浙江大学:
浙江大学的课程成绩评定根据课程性质不同,可以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,其中等级制分为五级制A、B、C、D、F和二级制P、F。
其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:
例如北外、北航、北大、北理工、首师大、中财大、外经贸、首经贸、南京理工、上海财经等大学,在它们的2+2、3+2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,通常不需要提供GPA成绩。
这些改革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内卷压力,鼓励学生更加注重学习本身,而不是单纯追求高分。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部分高校取消了绩点制度,GPA在留学申请中仍然是重要的评估指标,特别是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