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留学归来后,做了以下几件事情:
教学
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,教授生理学和化学。
在绍兴府中学堂担任学监,并兼博物学及生理卫生学教师。
在北京大学、北京高等师范学校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。
文学创作
首次使用“鲁迅”的笔名,在《新青年》杂志上发表了《狂人日记》,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,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开始。
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和论文,如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、《坟》、《野草》、《朝花夕拾》、《热风》、《华盖集》等。
社会活动
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,并领导故乡文学团体“越社”,支持创办《越铎日报》。
参与了新文化运动,与陈独秀、李大钊等人一起推动中国社会的文化变革。
图书馆和博物馆事业
在教育部任职期间,为筹建京师图书馆(北京图书馆前身)和历史博物馆做了大量实际工作,是中国现代图书馆和博物馆事业的开创者之一。
个人修养
通过读书来排遣精神上的苦闷,包括研究古碑文、校古书、读佛经等,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。
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
鲁迅认为,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,不在于物;在于精神,不在于物质;在于个性,不在于“众人”。他主张“立国”必先“立人”,而“立人”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。
鲁迅的这些活动与成就,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