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“2+2”分段培养模式
学生在国内院校完成前两年的学习,后两年可自主选择在国内或国外合作院校完成学习,所学专业不变。
“3+1”分段培养模式
学生在国内院校完成前三年的学习,第四年可自主选择在国内或国外合作院校学习,所学专业不变。
“4+0”培养模式
学生在国内院校完成四年的学习,无需出国,但可享受国外教育资源,如引进外方教授和原版教材。
混合培养模式
学生进入大学后,通过二次选拔,再进行“2+2”或“3+1”的分段培养。
单一性学校为单位的合作办学
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、宁波诺丁汉大学、上海纽约大学等,提供国际化的教育体验。
以某学校某学院为主体的合作办学
如浙江大学国际校区(海宁),提供国际化课程。
合作办学仅表现为专业形式
在特定专业设立中外联合培养项目,如经济学专业。
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办大学
由国内高校和国外院校共同出资组建,拥有独立校区、法人资格和办学自主权。
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
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,通常设在大学里的二级学院。
中外合作办学项目
如复旦大学与挪威商学院合作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。
此外,招生形式分为“计划内招生”和“计划外招生”。计划内招生纳入高考招生计划,而计划外招生则可能通过学校自主招生方式。
这些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选择,既可以接受国际化教育,也可以在国内完成学业。